圖文/ 林紀宇臨床心理師

新的一年至今,加上其中連續幾周補班,已經疲累感劇增了嗎?新的一年是否已經有想要好好照顧身心的想法了呢?

如果持續有心裡的恐慌、焦躁、低落,或是身體的緊繃、失眠、胸悶等狀態,持續休息也無法調適,看了醫生也找不到原因,可能已經潛藏著
#自律神經失調

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個正式疾病診斷,而是負責放鬆的
副交感神經 ,和管理激發的 交感神經 ,彼此失衡的結果,讓身體沒有辦法好好地調節好緊繃與鬆弛的狀態,長期而產生身體症狀。


我們可以將身體比喻做一台車,若車子的油門和煞車未能協調,就容易爆衝、急煞或是無法發動。而身體的交感神經就像油門一般,管理我們興奮、焦慮、與激發;副交感神經則像是煞車,負責我們的平靜、修復。若是這兩套神經系統沒有協調好,就會產生慢性的焦慮、失眠、恐慌、心悸、胸悶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或疾病。

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原因可能是:
  1. 長期無法排解的外在壓力(如:工作、家庭等),讓身心默默失調。
  2. 造成壓力的內在特質或心理狀態(如:高敏感、追求完美、持續負向思考等)。
  3. 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導致(如:過度工作、時常熬夜、過度飲酒、用藥等)。
  4. 慢性疾病的前兆狀態。
若是有需求,可以進行使用 生理回饋儀 ,由心理師協助進行整套 自律神經檢測 ,評估週邊自律神經(指溫、呼吸型態、心率、汗腺分泌、肌肉緊繃度)以及心跳變異率(HRV)。透過生理回饋儀,你可以歷程性的看到,身體在一般狀態、壓力狀態、與放鬆狀態時,自律神經反應的不同。

除了客觀的儀器評估,結合心理師的諮詢,也可了解潛在有哪些心理議題讓你的身體過度被使用,安排客製於您的心理諮商與生理回饋治療,透過不吃藥的方式,學習調節自律神經,照顧自己的狀態。
當能夠適度了解壓力特性與調適,除了能讓生活品質恢復之外,也可能幫助工作也能事半功倍。